2008年4月25日星期五

八福书店:关乎信仰的书店 A Christian Bookstore near My University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个节日再次唤起了我们对书本阅读的重视。大学作为识的殿堂,她的周围也被大大小小的书店所包围着。遍访这些书店,书架上摆放的无不是关于考研、考级等教辅书籍,要不就是关于经管、炒股的实用书籍,或者是广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络小说。学生们对购买这些书籍乐此不疲,一方面满足于“浅阅读”,一方面又在书山题海中疲惫不堪。在物质时代中,我们流连于各种娱乐于快感,连书籍也没能为我们涤洗灵魂。


在商店食肆林立的广外北门的服务区里,却有一间八福书店。走进这间书店,耳边聆听着淡淡的轻音乐,眼前没有成堆的教辅书籍和青春小说。在这一侧,干净的木制书架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关于人生、关于教育的励志书籍:《儿童爱之语》《真爱需要等待》《说好不同居》……在另一侧,是关于文化、宗教和信仰的书籍:《走向文化史学》《进化论的圣像》……此外,柜台上还有不少写着圣经语录的小精品,音像架上没有吵闹或者矫情的流行音乐,而是赞美神的乐曲,歌颂主的天籁。

店员们面带微笑,总会主动地走上与我们交谈,解答我们的疑惑,引导我们去购买哪类书籍。“八福”这个店名源自《圣经》,指的是八种有福的人:虚心的人、哀恸的人、温柔的人、饥渴慕义的人、体恤人的人、清心的人、使人和睦的人、为义受逼迫的人。这个店名,已经浸透了浓浓而温馨的宗教气息和人文关怀,与商业气息浓厚的一般书店迥然不同。有人说,这是一间基督教书店。


我采访了店主孙先生。他在这里发现,大学生在满足了衣食住行之后,精神生活却十分缺失。不少人在进入大学之前是单纯的,进入大学后突然堕入了失去目标甚至是失去自我的深渊。走出大学后不少人被社会同化,确立地位、得到名声的同时,却变得心灵空虚,掌握者中不少腐化堕落,危害社会。这是一个精神失落而且饥渴的时代。大学本为塑造精神人格、传承文化之地,可如今无奈地变社会步步蚕食。变了味道。而广布大学周边的书店,又有多少能肩负起文化堡垒的任务呢?

于是,孙先生开始着手创建“八福书店”,一步步地收集关怀人心,关于信仰的书籍,以书籍和阅读去影响人心。按他的话说,他像矿工挖宝一样,从各种各类的书籍中把这些“金银矿藏”挖掘出来,呈献在世人面前。平时有许多人踏入书店,有教授,有学生,有医生,甚至还有城管,总之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都会关注这个特别的书店。事实上,书店也得到了不少好评,有些同学说,即使偶尔来一次书店,也能得到在求知之外满足心灵的那种充实,这类书籍确实更贴近他们的身心。如今,书店里的书籍已经有可观的数量和质量,颇具规模。书店正在逐步扩大它的影响力,实现它的理念。

我们并不能把这个书店简单地理解为基督教书店,并非每个人都会接受一种宗教。作为一个非基督教徒的我看来,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着丰富的灵魂生活的人。近几年来,广州高校的自杀悲剧频发,本应专心求学的学生和教师却把自己逼上了绝路。究其原因,是在我们这个物质时代的道德信仰和人文关怀的缺失,是灵魂生活生活的缺失。商业化侵蚀着社会的各个角落,追求物质和感官享受成为社会风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在当代社会,连书籍也不免受到商业利益的侵蚀。本应是天子骄子的大学生,处于脱离家庭踏入社会的中间期,却成了最无助的人群。


此时,一间不以追求利益,而以传播积极向上精神、启迪人性为目的的书店的存在,是难能可贵的。在广州,这类非商业性的书店并不多,而在当中又以基督教徒开办的书店居多。不要把认为他们在单纯地传教,其实,他们是在帮助我们寻找信仰。我们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流推着走,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那便是信仰,而信仰不一定是宗教的、集体的,更可以是个人的、体验的。尝试一下基督徒对你的引导,或许这种信仰就是你一直寻找的,或许这种人类千年的智慧能帮助你开拓更宽阔的精神领域。它是一件关乎人类信仰的书店。

在世界读书日之际,有些人仍然为没有受到书籍的启发而叹息,不知何书可读;有些人在茫茫的书海中找寻答案、追求信仰,有些不知所措了。不如抛开俗务和哀愁,略过那些积压着粗制滥造的快餐书籍,走进八福书店,阅读书本,阅读心灵,寻找信仰。



广州一祠堂前摆的石武将,可能来自皇帝陵墓

  陈氏宗祠(图/无畏) 在20多年前,广州的小谷围岛上只有一群静寂的村落。后来,由于广州大学城的建立,村落的面积大大缩小。不少村民也把老房子推倒,建起商业价值更高的楼房,毕竟周边都是消费能力不低的年轻大学生们。 乡村宗族最重要的象征物——祠堂倒是保存了许多。包裹在大学当中的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