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日星期日

用五种文字书写的维吾尔语 Uyghur Language in Five Alphabets

和中国大多数的历史遗迹一样,新疆库车的克孜尔千佛洞在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管理。当我们赞叹一千多年前留下的,至今还清晰可见的壁画,突然发现旁边还有几十年前游客留下的“到此一游”的痕迹,有的用维吾尔文,有的用的是汉文。不过,在另一个角落,居然发现了英文字母,还写下了时间是1980年。难道当时也有不经事的老外做这种事情吗?

仔细一看,用的是拉丁文字,但实际写的不是英语。其实,这些也是维吾尔语。只是当时用的不是现在的阿拉伯字母标记,而是拉丁字母。

克尔孜千佛洞上的拉丁维文(图/无畏)

相比延续几千年的汉文字,世界上的许多语言使用的文字一直随着历史上的经济、政治、文化变动而发生改变的。维吾尔语这种语言,从一开始形成到现在,就用了起码五种文字书写过。

匈奴走了,他们在漠北放牧,创制古突厥文

维吾尔语的祖先是古代突厥语。当时突厥人居住在中原政权的北部的游牧民族。农耕文化的中原政权一直与北部游牧文化的马上民族之间纷争不断,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史。一开始最著名的就是匈奴。在于中原王朝的战争中,匈奴最终衰落。

5世纪中叶,发源于准噶尔盆地的铁勒部中的阿史那氏建立了“突厥汗国”,势力范围包括整个蒙古草原和准噶尔盆地。当时,这一个文化圈中,使用的语言称为“突厥语”,他们使用的文字是突厥文。

在古代,拥有文字实际上就有用了强大的武器,利用文字进行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有利于组织的形成和制度的制定。取代匈奴占据漠北的突厥人进步的一点,就是拥有了突厥文。突厥文怎么来的?是突厥人拍脑袋想出来的吗?可以肯定的是,漠北突厥人的文字,居然远在几千里之外的中东地区的阿拉米文字有关系。古突厥文中有38-40个字母,其中23个字母就是原原本本的阿拉米文字。以色列人使用的希伯来文,就是这种文字的后裔。

古突厥文文本

突厥人怎么接触到这些远在天边的阿拉米文字?大家猜想是中亚的商业民族粟特人。当时,粟特人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贸易群体,通过经济贸易,他们的影响力向政治、文化方面渗透。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粟特人就是引发“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当时的粟特人所使用的文字粟特文,就是基于阿拉米文创制的,自右向左书写,只表示辅音。

在突厥汗国中,当权阿史那氏为主的部落成为贵族,而其他部落则不服这个当权的部落,便联合起来形成了“回纥”部落联盟,同时开始与当时的中原政权唐王朝交好。最终在唐王朝的支持之下,744年,推翻了突厥汗国,建立回纥汗国。这个汗国向唐王朝朝贡,接受册封。788年,取“回旋轻捷入鹘”之意,将官方的汉文名改为“回鹘”。其实,不管是回纥、回鹘,还是畏兀儿的译名,其实都uyghur(ئۇيغۇر),和现代的维吾尔名字是一样的。

生意做起来,粟特文用起来

回纥人本来信仰自然崇拜的萨满教,在于中原的接触中。回纥人接触到唐王朝的汉传佛教,也通过在中原经商居住的粟特人,接触到粟特人信奉的摩尼教。这些宗教都比自然崇拜更具理论性和制度性。摩尼教更简单明了,总结起来就是二宗三际论,二宗指的是黑暗与光明、善与恶,三际是世界发展的三个过程:初际(过去)、中际(现在)和后际(将来)。摩尼教就是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所说的“明教”。

这显然比当时艰深复杂,甚至戒律不全,还需要唐玄奘背包到天竺取经的汉传佛教要容易理解。同时,游牧民族回纥人还通过粟特人做起了贸易生意,粟特人掌握了回纥人的经济命脉,这样粟特人在回纥汗国里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了。

北齐石碑上的粟特人(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内)

第三代可汗牟羽认为最终选择了摩尼教,立摩尼教为国教。他还从洛阳带回来四位摩尼教教士与萨满辩论,结果摩尼教士获胜,奠定了摩尼教在回纥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摩尼教在回纥的传播中,势必同时也将他们使用的粟特字母引入回纥语言中。粟特语属于印欧语系的伊朗语族,而回纥语则是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两者根本不同。所以,到了9世纪,又基于粟特字母,创制出了回鹘字母,实际上就是加上原来一些清浊不分的字母左右加一点或者两点来区分而已。这套文字也被后来漠北崛起的蒙古人,以及东北的满人采用,沿用至今。现在中国境内的蒙文用的文字就称为回鹘式蒙文。

不过,漠北的游牧民族们仍然在互相抢地盘,柯尔克孜族人的祖先黠戛斯人在汗国建立100多年后就取而代之。回鹘开始四处逃散,大部分人进入了西域,也就是今年的新疆地区,更远的进入中亚的草原地带。

哈密博物馆里所藏的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图/无畏)

当时的西域盛行佛教,回鹘人也从摩尼教改信佛教。所以,他们也开始用自己的回鹘文来写佛经,最著名的就是1954年在哈密发现的《弥勒会见记》回鹘文版。

不过,回鹘人并没有把回鹘文字坚持下来。

强大的伊斯兰教来袭,阿拉伯字母成主流

公元9世纪前后,回鹘人建立了在中亚建立了喀喇汗国。刚刚成立的喀喇汗国仍然信任摩尼教和原始的萨满教。而喀拉汗国的西边就是波斯人建立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萨曼王朝。萨曼王朝向往东推进伊斯兰教,第一个征服对象就是喀喇汗国。

萨曼王朝和喀喇汗国的对峙中,一个关键性人物就是喀喇汗国第三代汗萨图克。萨图克早年接触穆斯林,并皈依了伊斯兰教。915年,在穆斯林势力的支持下,萨图克在王位之争中打败了舒服奥古尔恰克,登上了王位。

登上王位的萨图克立在国内大力推行伊斯兰教,继位的儿子阿尔斯兰汗在960年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设立清真寺、经文学院和麻扎。如今,我们漫步开始老城,还能够找到当时建立的萨吉耶经文学院的遗址。

喀什老城里萨吉耶经文学院遗址(图/无畏)

喀什老城里的经文进修学校(图/无畏)

与此同时,喀喇汗国向东征服于阗国,灭亡了于阗国的佛教,使得今天的和田地区开始伊斯兰化和突厥化。现在我们开到很多石窟中的损坏,第一波就是当时的伊斯兰教徒破坏的。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许多壁画上的佛像被挖去了双眼。

克孜尔千佛洞中被挖去双眼的佛像(图/无畏)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文也开始取代原来的回鹘文。11世纪,出生于喀喇汗国的首都喀什的马哈茂德·喀什噶里写成了《突厥语大词典》,全文用阿拉伯字母为突厥语标音,用阿拉伯语解释突厥语。

喀什老城的入城仪式,扮演马哈茂德·喀什噶里(图/无畏)

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开始了世界征服。西域落入强大的蒙古帝国之中,这块地区封给了成吉思汗的二儿子察合台,察合台建立了察合台汗国。不过蒙古大帝国充其量就是个松散的联盟而已。蒙古帝国在亚洲建立的金帐汗国、伊利汗国都被伊斯兰化,接着察合台汗国也改信伊斯兰教。蒙古铁骑也成为伊斯兰教传播的助推力量。

13世纪,阿拉伯文的回鹘语正式定型,被称为“察合台文”,一直沿用到1949年。察合台语也就演变为现代维吾尔语。

先用俄文后用拉丁文,最后回归阿拉伯文

居住在喀什老城里的维族大叔(图/无畏)

1949年建国后,由于中国与苏联的亲密关系,中国也效仿苏联境内使用俄文西里尔字母标识突厥语,用西里尔字母标识维吾尔语。但是,1959年,随着中苏关系交恶,西里尔字母遭到废止。

同时,1958年又公布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所以,维吾尔语也跟随汉语拼音,制定出拉丁文字维吾尔语,从60年代开始,沿用至1982年。不过,1982年之后又重新使用阿拉伯文字的维吾尔文。这时候的新的阿拉伯文标识的维吾尔语,有别于不怎么标元音的阿拉伯语,把辅音、元音都一五一十地标识出来。这样让维吾尔语更容易学,只要学会字母,就可以准确地读出来。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语言,维语位于左下方(图/网络)
喀什新华书店的翻译成维吾尔语的世界名著(图/无畏)

而对于现在大部分学汉语的维吾尔族人来说,非拼音文字的汉文字实在太难了,每个字的读音都不仅有自己的读音,学汉字的同时,还要学习拉丁文字的汉语拼音来读。有的人只记得了拼音,却不知道怎么写,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维吾尔族或者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的朋友的手机上,都会装上一个应用,让每个汉字的拼音都显示出来,这样他们读拼音,就大概知道什么意思了。

学习汉语的课本(图/无畏)

其实,一种语言,用多种文字书写的例子在全世界历史上根本不稀奇。然而,从秦始皇“书同文”,统一汉字到现在的两千多年间,整个华夏大地一直沿用汉字。甚至,汉字成为与说着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的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的官方文字。即便现在略有变化,我们仍然能读出两千年前刻在铜鼎上的我们的文字,而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已经认不得自己古时候的文字了。


无畏
2018年6月3日
乌鲁木齐

广州一祠堂前摆的石武将,可能来自皇帝陵墓

  陈氏宗祠(图/无畏) 在20多年前,广州的小谷围岛上只有一群静寂的村落。后来,由于广州大学城的建立,村落的面积大大缩小。不少村民也把老房子推倒,建起商业价值更高的楼房,毕竟周边都是消费能力不低的年轻大学生们。 乡村宗族最重要的象征物——祠堂倒是保存了许多。包裹在大学当中的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