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5日星期三

巴厘岛流行的黑白棋盘纹是什么意思?

黑与白的哲学

在巴厘岛,经常在各种场合看见一块黑白棋盘纹布围在某个物体上。这花纹,和我之前的一件格子衬衫简直一模一样。又让人联想起赛车中的最后冲刺,抵达终点时候便会挥舞的黑白旗帜。莫非岛上也办过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时尚品牌的橱窗中,还会看到黑白方格图纹的服和包包,其实不乏昂贵的奢侈品牌。

如今,这块棋盘纹布出现在巴厘岛的大街小巷,披在神像上,系在大树上,其中蕴含了深意。人们把这种布叫做“Kain Poleng”或者“Saput Poleng”。Kain和Saput意思是布,Poleng则是表示黑白图纹,姑且将之音译为“博棱布”。博棱布上的白色象征光明、正面,而黑色则象征黑暗、负面,体现了巴厘岛印度教的Rwa Bhineda哲学。

博棱布的三种类型(图/Rupawan

Rwa Bhineda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两个相反的事物”。这一哲学观念体现的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绝对二元对立,而是认为有正必然有反,正反两面互相共存,达到宇宙的和谐。这倒是很像中国道家的阴阳二元论,也强调对立平衡。如此看,所谓中国传统智慧也并非中国独有。

巴厘岛上最常见的博棱布不是只有黑白两色的基础版,而是加上第三种颜色——灰色的升级版,称为“Sudhamala”。灰色是黑色与白色之间的过渡色,代表了黑白之间的调和。

在三种颜色的基础上加上红色,则是博棱布的第三种类型,称为“Tridatu”。宇宙在正反之间达到了和谐,但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红色就代表了动力和变化。

棋盘纹的历史

博棱布的棋盘纹最早起源于6世纪,在印度笈多王朝出现了古印度象棋(caturaṅga),棋盘上使用了黑白相间的正方形图案,渐渐也成为一种南亚大陆的时尚。在印度的安得拉邦,修建于16世纪的Veerabhadra印度神庙壁画上,还可以看到当时人们使用棋盘纹的布料。


Veerabhadra神庙中的棋盘纹壁画(图/Manuspanicker)

卡恰舞中的男子(图/无畏)

Wibawa A.P. eal(2003). Review of Shape and Color on Poleng Motifs in Bali. MUDRA Journal Seni Budaya Volume 38, No. 1,  p 61 - 72 
Rupawan, I.K. (2008). Saput Poleng in Hindu Religious Life in Bali. Denpasar: Bali Post Library

随着商业贸易的展,印度象棋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西洋象棋、中国象棋、日本将棋、缅甸象棋等变种,棋盘纹随之进入各个国家苏格兰发展出花呢格纹(tartan),成为民族的象征。克罗地亚人则直接把红白相间的棋盘纹用在国徽上。在英语中棋盘纹叫做“check”,已经融入了现代时尚潮流。作为发源地的南亚,怎甘落后?孟加拉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尤努斯,不仅仅创立一个穷人的银行,还看到传统棋盘纹服装的商机,创立了时装品牌Grameen Check,后来还和日本优衣库合作。如今,Grameen Check已成为孟加拉国时装行业的著名品牌。

博棱布围在哪里?

巴厘岛深受印度影响,棋盘纹也从印度传播到这里,只是相比流行时尚,博棱布的宗教的意味要更加浓郁。


雅加达华人神庙前的守天(图/无畏)

博棱布通常围在神像上。最常见的是围在看守神庙的门神——守门天(Dwarapala)的腰上,正好遮住他鼓起来的大肚子。印度教徒相信,守门天围上这块布,就能够抵挡厄运。除了巴厘岛之外,我在雅加达中国城的华人神庙入口,也能看到围着博棱布的守门天。

另外,在供奉巴厘岛印度教最高神Sang Hyang Widhi Wasa的石柱Palinggih上,也会围上博棱布

围着poleng的大榕树(图/无畏)

博棱布还可以围在大榕树上。和印度一样,信奉印度教的巴厘岛人认为榕树是神圣的,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化身黑天(Krishna)会在榕树叶上休息。这让我想起在家乡潮州,榕树被称为“神树”,也是一位神明。每逢初一十五,村里的女性都会去拜榕树。


此外,在一些神圣的祭祀仪式上,参加的人也会围上博棱布。巴厘岛旅游业发达,经常会为游客上演传统的舞蹈和仪式。在跳卡恰舞(Kecak)时,坐在地上的男子们赤裸上身,只有腰间围着一块博棱布。在《罗摩衍那》的戏剧中,我还看到猴神哈奴曼(Hanuman)同时围着升级版的Sudhamala和加上红色的Tridatu。

猴神哈奴曼(图/无畏)

还有一种全身着博棱布的舞蹈,叫做“Baris Poleng”。不过,我还没有机会亲眼看到。看来,巴厘岛除了阳光和沙滩之外,还有很多有趣的传统民俗等我们慢探索

  
Baris Poleng舞蹈老照片图/荷兰莱顿大学电子档案)

在中国,我们经常会担心现代旅游业发展造就千篇一律商业化古城,进而导致传统文化失真,甚至消失。但是,巴厘岛的旅游业发展了一百年,传统文化完整保留,并且不断发展创新,原住民与游客、现代与传统和谐共存,这不正是博棱布哲学的最好体现吗?其中深意,值得细细探究。

参考文献
Wibawa A.P. eal(2003). Review of Shape and Color on Poleng Motifs in Bali. MUDRA Journal Seni Budaya Volume 38, No. 1,  p 61 - 72 
Rupawan, I.K. (2008). Saput Poleng in Hindu Religious Life in Bali. Denpasar: Bali Post Library

广州一祠堂前摆的石武将,可能来自皇帝陵墓

  陈氏宗祠(图/无畏) 在20多年前,广州的小谷围岛上只有一群静寂的村落。后来,由于广州大学城的建立,村落的面积大大缩小。不少村民也把老房子推倒,建起商业价值更高的楼房,毕竟周边都是消费能力不低的年轻大学生们。 乡村宗族最重要的象征物——祠堂倒是保存了许多。包裹在大学当中的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