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星期一

广州一祠堂前摆的石武将,可能来自皇帝陵墓

 

陈氏宗祠(图/无畏)

在20多年前,广州的小谷围岛上只有一群静寂的村落。后来,由于广州大学城的建立,村落的面积大大缩小。不少村民也把老房子推倒,建起商业价值更高的楼房,毕竟周边都是消费能力不低的年轻大学生们。

乡村宗族最重要的象征物——祠堂倒是保存了许多。包裹在大学当中的北亭村至今仍保留着好几间祠堂。

陈氏宗祠在2014年被评为了广州市历史建筑。不过,如今这座历史建筑大门紧闭,前面堆满杂物。下雨天,旁边的韩国拌饭生意更加火爆,索性在祠堂前搭起了外卖配送中心,外卖员们忙着赶紧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学生宿舍中,以免配送超时受到处罚。
广州市历史建筑(图/无畏)
与他们的忙碌相比,祠堂前的空地显得空旷安静,在左右两边各立着一个武将石雕。左边武将怒目圆睁,身披甲胄,双手握住的宝剑垂直立于地上。

左边的石武将(图/无畏)

在正对面,另一位也是全副武装,双手斜握剑,腰上两侧还能清楚地看到挂着弓和箭。他们仿佛不怕风吹雨打,守护着陈氏宗祠不受侵犯。

右边的石武将(图/无畏)

腰间的弓箭(图/无畏)

可是,陈氏宗祠的地位还不够找到两位武将来看门。这两位石雕,在汉字文化圈中被称为“翁仲”,其造型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文臣武将。一般立在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陵墓之前的神道。
在《大明会典》中,规定了只有在公侯和二品及以上的大臣,在这个等级之下的只能出现动物(《大明会典卷之二百三》)。可见,这两个石武将本来守护的陵墓来头肯定不小,也许就是埋葬在这里的南汉皇帝?暂时没能找到答案。
这样的石雕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并不稀奇。去年我在山西,在去往定林寺的路上,就看到了没有被割去头颅的武将石雕。不过,翁仲并不是中国独有之物。
年前,我在济州岛上,也见过类似的石像,称为石头公公돌하르방)。石头公公鼻子粗大,嘴唇紧闭,两只手捂着肚子,看起来神似陈氏祠堂右边的那个武将翁仲。在朝鲜时代,石头公公被放置在城门入口,起到辟邪、划界的作用。他同时还有一个“翁仲石”(옹중석)的汉字名称。
另外,济州岛上还有更小的童子石(동자석)。与守城的石头公公不同,历史上童子石被树立在坟墓两旁,这点倒是和中国的翁仲更相像。
李零(2004:41-69)认为,翁仲是汉代以后受到草原民族影响才出现的。这让我想起在哈萨克斯坦中央国家博物馆里看到的石人,双头也是放在胸前。就连“翁仲”这个词本身也是外来语,源自于匈奴人称呼其祭天神像的词汇李零,2004: 89,与蒙古语的өнгөн(偶像)有关联。
我的思绪又飘到地球的另一端,想起在遥远的复活节岛上的摩艾石像(Moei)。从造型上与眼前的石雕似乎有相似之处,双手也捂着肚子。不过,比起中国的翁仲们和草原上的石人,摩艾石像巨大无比,其起源更难以追溯。也许,它们之间也有某些关联?

广州一祠堂前摆的石武将,可能来自皇帝陵墓

  陈氏宗祠(图/无畏) 在20多年前,广州的小谷围岛上只有一群静寂的村落。后来,由于广州大学城的建立,村落的面积大大缩小。不少村民也把老房子推倒,建起商业价值更高的楼房,毕竟周边都是消费能力不低的年轻大学生们。 乡村宗族最重要的象征物——祠堂倒是保存了许多。包裹在大学当中的北亭...